杂谈

生命树和个体的演化

April 20, 2023

不论是“世界是高层意识的数学输出结果”还是“元一如棱镜一般色散出世界万物”,都是在尽可能简单地理解并概括世界形成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都只是触及了世界从念想到实体这一过程的表面…本文着重研究其中个体生命的形成过程,因世界中的景观、事物、命运皆是围绕着生命的运行展开的。


阅读全文

不论是“世界是高层意识的数学输出结果”还是“元一如棱镜一般色散出世界万物”,都是在尽可能简单地理解并概括世界形成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都只是触及了世界从念想到实体这一过程的表面。在“数学输出”的概念中,起关键作用的公式究竟是怎么样的?在“棱镜”的比喻中,棱镜是何等材质,输入的白光中包含着怎样的信息,又散出了怎样的色彩?都是值得人深思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其中个体生命的形成过程,因世界中的景观、事物、命运皆是围绕着生命的运行展开的。

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以灵为基础的,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灵是以回路的形式存在的,而施展灵则需要形成一层层回路相扣的,如流程图一般的阵。由此以来,从元一到实体的过程亦可以以阵的形式来解释。

这个阵多被称为“生命树”,但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形状并不像是一棵树,至于名称的来源,便留到之后再解释。如图所示,生命树中含有十二个节点,按照灵的主要流向至上而下排列,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两点之间的直接联系。需要注意的是,不直接相连的节点并不是毫无干系的意思;生命树中的每一点环环相扣,关系或直接或间接,缺一不可。

[元一]置于最上,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即至高意志。这个意志虽然来自一个个体,但此个体的所见所闻所感中充满了不尽相同的观念、经验。这些不统一念想按议题和激进程度形成了光谱,而定义光谱的因素便是[极性]。念想欲存留,并昭示自身的正当性,于是[推行]之力使它们活跃起来。念想趋于与相似的念想合流,与相斥的念想相争,带来了周而复始起因、经过、结果,[业]就此诞生了。

这一部分的生命树被称为“鸿蒙”,存在于理念层面,念想虽已开始互动,但仍未有清晰的分化。我们说“业力牵扯着每一个人,纵使你不作为,世界自会借你的手施展奇妙”,乍一看是说人难以反抗冥冥之中的定数,然而一旦理解了生命形成的过程就会明白,生命在世界之中的互动其实是念想在元一之中互动的映射。念想之间不存在以强度划分的“胜负”,互相的争斗是为了谋求最终的合流,即接纳与理解。

然而完全的统一是不可能的,念想直接或多或少,总会有无法相融的部分。于是在业力的牵引下,念想变得愈发清晰,获得了有着个体概念的[自我]。为显现念想在极性光谱上的位置,业力赋予念想[理想],使个体知道自己所相信和所想要达成的目的。为念想能够不断推行,业力赋予念想[知性],使个体能用理性和感性更圆滑地与其他个体互动。这三个节点被称为“神三元”,乃是个体分化的基础。此时生命的“人格”已经初步形成,在世界的不断演化中,业力的进程会使三元的信息发生些许变化,但只要三元之间仍旧相互协同,个体就会持续认知自己的独一性并继续存在。

当个体的人格形成了,便与元一相似了,进而便也想要获得见闻、感知的体验,对这体验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渴望便成为了个体的[欲望]。知性聚集物质构造了与外界互动的[形体],自我使个体能够通过感知形体来确认自己;理想聚集灵能构造了向内反思的[魂灵],自我使流动的灵聚合为牢固的一体。形体和魂灵被从欲望中诞生的[精神]相连,魂灵便有了意识,形体便有了命气。自此,业力自初有分化开始,经历了“造化”的阶段,成为了现在的“形三元”,并最终通过“证实”的过程,三节点合一成为了[化身],也就是有实体的生命。

我们知道神三元是个体最初的分化节点,便可以理解为从鸿蒙中发散出了无数个属于不同个体的形三元。而后这个世界中有转生的概念,一个个体会多次出现在同一个或不同的亚世界中,从宏观时间轴来看,从受业力影响变化的神三元对生活的愿望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从中诞生的欲望,于是从每一种欲望中又最终形成了不一样的化身。从元一到无数化身,如从树根到开枝散叶,便是这个阵被叫做“生命树”的原因。

虽然从元一到化身的演化是单向的,但不代表其中的能量流动也是完全单方面的。这就是为何生命或多或少都对寻求所谓世界的真相有兴趣,而更有甚者向往回归那宁静、含糊不清的概念化状态,也就是狭义上的“死亡”。不论如何,生命树都证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念想本无对错之分,是个体之间的交互赋予了其意义,因此世界本身并无审判机制,只会以答案褒奖那些探求真理的人,因为真理就在这里。


魔法理论详述

April 6, 2023

魔法,或者灵术,是一种被红天两世界中的生灵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灵是推动物质分离与聚合的力量,生命之所以能够运用灵是因为世界的本源将以意志操控物质的权利给予了生命。…


阅读全文

魔法,或者灵术,是一种被红天两世界中的生灵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灵是推动物质分离与聚合的力量,生命之所以能够运用灵是因为世界的本源将以意志操控物质的权利给予了生命。灵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能够清晰被感官察觉的元素魔法,例如凛冽的冰冻法术和热烈的火法术。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知,这里的冰与火并非是灵,而是灵所牵动的物质。灵若没有在干涉物质,是无法被五官察觉的,因为它并非是以粒子或波长这样的形式存在;若想科学地分析灵,就需要将其运动规律总结成基于几何图像的“回路”。

让我们先退一步来认识灵与生命是如何互相作用的。生命的组成可以视为灵魂-精神-身体的三合一,其中灵魂与精神是纯粹由灵组成的。

生命的构成

如图所示,灵魂之中包括自我和记忆,而灵魂之外又有一层魂魄,其回路可以吸附灵能,形成外壳保护内容不受干扰,当吸附的灵多于回路形成外壳所需,就会成为一个人能够自主调用的灵力了。所以我们在说某人是否灵力强大时,笼统意味是在说这个人的盈余灵能的多寡,这很大取决于魂魄的回路能够收集多少灵。当灵通过进食或呼吸进入人体,被魂魄俘获时,这些灵会被打上一个印记,使它们能够听命于宿主的意志而不被世界回收进入灵循环。印记决定了灵被使用时最基本的形态,绝大多数人的印记都是像指纹一样有所不同的,但也有例外存在,比如自然灵的最高境界“律”和破坏之力“混沌”及其分支。即使是不同的人获得它们的力量,其基础形态也不会改变。

混沌、七鬼、律的印记

不难看出,这些力量虽然强大,但印记却十分简单。事实上对于灵来说,越纯粹、原始的力量才更加强大,因此不论是印记还是回路,都是越简单越好。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使用灵力的人(尤其在红花世界)都是在通过肢体动作自然地施法的,不需要研究灵学也能达成想要的效果。如果我们分析这些人施法时形成的灵力回路就会发现,在执行同一个法术时, 每一次回路都会有些许差别。造成差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心中有多少杂念、身体疲劳程度、环境是否有变化等等。但如果将这些回路归纳成一个最简化、规则的图像,再让人向其中注入灵力,就能复刻出那些需要身体运动和意念结合才能使出的法术,并大大减少了多次使用中的误差。

再复杂的魔法回路也是能被逐渐拆解成简单的几何图形的,例如表示维持的矩形、表示增幅的三角形等。

基础图形

多段回路的每一个节点是由包裹着其他图形的圆组成的,圆表示回路的循环。在这些几何线之间插入原始的魔法印记亦可以合成简易的元素或能量注入整个回路。拼造、分析魔法回路很像是在编程,是一个按照逻辑模式化地排列语素,并尽可能用最少的步骤达到想要的效果的过程。

天狼星引渡阵(节选)

这种能被在一个平面上铺开的被称作地阵或平面阵,灵力应从起始节点开始输入。在实际应用时,有时为了方便在在没有平面的地方从中心施术,可以按顺序重叠排列节点,形成立体阵。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说一样事物通灵性强时,说得便是它的魔法回路是否通畅,反之通灵性弱即代表其回路阻塞严重,甚至可能有断路。

在天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回路图像莫过于《雷蒙盖顿》中记载的最初的七十二柱魔神的徽记了。所罗门操控魔神的大致过程如下:将带有自己印记的法术浸入酒中,让魔神喝入体内,法术会与魔神体内的回路捆绑在一起,再以带着与法术相同印记的戒指和画又徽记的书页为终端施展法术,魔神就会被控制住了。那么所谓的徽记到底是魔神哪一部分的回路呢?

原七十二柱徽记

魔族属于灵体,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肉体,而是说肉体变化对他们的生命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在魔族的概念里,一个个体可以被拆分成“魂形体意”四部分,这个概念亦是对“雷蒙盖顿”一词是直译。这四个字的排列顺序是基于灵体的感知顺序的:首先是感知到灵魂的存在,然后看见外形,再通过肢体接触感知到实际的物体,最后通过交流察觉对方的念想。魂对应灵魂,形、体对应身体的表现形式和实体,而意对应精神。理想中控制魔族的方法自然是去控制他们的灵魂,但不要忘记灵魂受到魂魄的保护,魂魄的回路段落繁多,且因为灵体的灵能充沛,使得他们的魂魄密度极大,难以深入最内层分析回路,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控制其肉体虽然能对他们的行动造成制约,但是就算肉体被完全破坏,只要灵体的精神与灵魂尚存,就仍就能通过聚集物质重新修复身体。于是我们不难得出,魔神的徽记乃是他们精神的回路,一旦被掌握,不仅能将肉体和灵魂的联系切断,甚至能直接破坏精神,使其不再有想要维生的意识,灵魂也就会在沉睡中自行消解了。

在末世的战斗中,贝利亚为了不在精神上受到操控,采用的措施是将自己变成“启示形态”的巨大异形。

贝利亚的启示形态

所谓启示形态乃是在通过法术拓展了魂魄的回路后,吸收大量的灵能使得魂魄突破了密度的临界巨大化,将本应在魂魄之外的精神反向吸入到里面,以魂魄而非肉体作为最外层的形态。比起一般通过吸附更多物质为自己添加一个更巨大的肉体外壳不同(比如变龙),启示形态不仅让灵力的流淌更加通畅,也隐藏了精神作为弱点。相反,如果作为外壳的魂魄被打破的话,就会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尤其是关键节点一旦断连,受到的伤害将是致命的。

一件轶事:贝利亚喜欢通过发明功能极多的繁杂术式来显示自己高超的魔法造诣,但介于他的人际关系和此类魔法的易用性,很少有谁真的领教过他的作品的全貌。


论魔族到底怎么骂人

April 5, 2023

…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最速方案是摒弃词汇的引申义,用魔界语创造一个单纯用来骂人没有其他意义的字眼。不过从既有逻辑来找到一个富有意义的骂词也是很有意思的探索,且侮辱的语言不能只有一桩,还得丰富多彩才是…


阅读全文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理解骂人用的脏话到底是基于什么形成的。不难发现,语言中侮辱性的词汇都表达了该社会群体中最令人不齿且无用的特质,例如“傻逼”、“神经病”、“低能”…而其中攻击性最强且泛用性最强的一级总是与“性”挂钩,且与前者用名词和形容词给被骂的人扣帽子不同,是从骂人者出发宣示自己要对被骂者做出的动作—-中文语境下的“操”、英文语境下的“fuck”都是很经典的例子。如果我们细看这些词藻是如何衍生的,还能一窥不同文化在同一个主题上的价值观细微差异,比如“操”后面加上被骂者的家属,突显出中国人对家庭概念的重视,而英文中“fuck”的后面一般都是“you”,主打一个个体独立性。和性挂钩这一特点源于人类对繁衍行为的痴迷和异化;首先把繁衍看作是种族延续的刚需,进而上升到个体必须履行的义务,进而将掌握更多生育资源的个体视作强大的—-在一个男权主导的社会里,作为穿刺的一方和他人发生性行为便有了一种展现自己强大、宣示主权的意味在,而强行让他人接受便是将对方置于自己地位下了。由此又诞生了一些跨语言的修饰性词藻:“狗娘养的”、“bastard(私生子)”显示了人对血统纯正的重视,而“婊子”、“bitch”又带着满腔的厌女指责那些有多个生育资源的女性。

回到魔族应该怎么骂人上,由于魔族的价值观与人类有别,所以很难直接套用人类的模板。魔族有着极长的寿命,并不需要通过繁衍来维持族群,甚至需要吃药才能进行繁衍,因此很难说性行为是什么刚需。性行为对于魔族来说更多是一种娱乐,而因为在行房时会暴露自己的身体和感情,所以倾向于与亲密的人进行。对魔族说“我要强行你进行性行为”类似于对人类说“我要不请自来参加你的晚宴点我爱吃的菜”、“我要破门而入来你家播我爱看的电影”,是很失礼且莫名其妙的。再者,魔族对性别的意识十分模糊,因此插入与被插入方也很难说有地位上的差距,更加削弱了“我插入你”这种逻辑的观攻击性。

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最速方案是摒弃词汇的引申义,用魔界语创造一个单纯用来骂人没有其他意义的字眼。不过从既有逻辑来找到一个富有意义的骂词也是很有意思的探索,且侮辱的语言不能只有一桩,还得丰富多彩才是,所以我决定试一试:现在来想想,在魔族的价值观中,什么才是难以忍受的呢?说一个人“傻”、“低能”是可以互通,但也同样缺乏攻击性的。细想魔族青睐的特质包括“身先士卒”、“才气焕发”,与之相对的便是“胆小鬼”、“平庸”,这甚至还不如前者有攻击性。思来想去,可能“臭”是一个有一定分量的形容—-既可以说是一个人身上臭,给他挂上不爱干净且失礼的帽子,又可以说他办事不力,损人害己。但“臭”终归是一个形容词,缺乏攻击性。上升到行为的话,难道要说“我把你变臭”吗?那样的话岂不是暗示自己也有一定程度的“臭”才能把别人变“臭”吗?最初的魔神柱是通过武力划分阶级和领地的,如是简单易用的动词“揍”“杀”乍一看很有威胁性,但“我杀”、“我揍你”这种话又有一种幼儿园恶霸放狠话的滑稽感。英文语境下有“damn you”,甚至还有借助第三方势力的“god damn you”,但且不说魔族对神权的漠视,就连自己当家的撒旦也并非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人,总不会有精神正常人类觉得“总统咒骂你”是什么有效侮辱吧。

但回过头来想,以“操”作为最高级别的骂句确确是源于人类自身的缺陷,而从魔族身上找不到同级的缺陷终究是理所应当的。因此现阶段将“臭”作为级别的最高的骂法是可行的。

VALGHA 臭 adj

VALGHAM 臭家伙 n

VALGH 发臭 v.

VALGH! 好臭!/可恶!